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小時候的孩子又聽話又可愛,一舉一動之間盡顯萌態,讓人心都要被可愛化了。
可是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原本孩子身上的那種可愛變成了調皮搗蛋,有時候氣得家長話都說不出來,感嘆自己「生了個什麼玩意兒」,恨不得隨時將孩子按在地上打一頓。這種典型的「小時候把心萌化,長大後把肺氣炸」的現象在剛長大的孩子身上屢見不鮮。
從「小可愛」到「大魔王」,熊孩子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我想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就得是這樣的人!
前幾天見著好朋友薇薇,她給我說了這麼一件事。恰逢周末。天氣雖然已入秋,但還是依舊有些燥熱,薇薇帶著孩子在樓下大廳里玩,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在這裡玩,一來大家一起聊聊天,二來這個地方也寬敞涼快。
此時薇薇看到一個一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學步期,喜歡到處扶著東西走來走去,他的奶奶就在邊上看著孩子,看到孩子將要摔倒就不時地扶一下。
走著走著孩子就走到了門口,這時候,孩子想往出走,他的奶奶就不讓,於是他就拽著奶奶使勁的想往外面走,嘴裡還發出咿呀咿呀的抗議聲,似乎是在對他奶奶的行為做出反抗。這個時候,小男孩奶奶的火一下就冒出來了:不讓你出去你非不聽,外面又有風還有灰,你咋就這麼不聽話。
看到薇薇在旁邊,於是就和薇薇解釋道:唉,我家小孩啥都好,就是不聽話,這脾氣也不知道跟誰學的,暴躁得很,不像你家孩子,乖巧又懂事。薇薇微笑了一下並沒有接話。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薇薇在帶自己孩子的同時,也稍稍關注了一下那位奶奶的帶孩子方式。最後發現,在帶孩子的時候,只要是孩子提出的正常的合理的要求,只要是這位奶奶不願意,都會對小男孩的行為給予制止,並且語氣也不好,有時候甚至小男孩不聽話還大聲地呵斥。
在這近一個小時的觀察時間裡,薇薇得出一個結論:也許這個小男孩並不是脾氣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帶他的奶奶脾氣不好。
這位奶奶還總在孩子面前重複地說起孩子的缺點,例如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無理取鬧等等,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並不斷加劇孩子的這些行為。
當然這些話薇薇並沒有對這位奶奶說過,一來這畢竟是人家家裡的事,沒有必要,二來說了人家也不一定認同,最後反倒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經常見面也會顯得尷尬。
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聰明伶俐。恨不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美德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體現。可是,事實往往是大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各種焦慮各種抱怨,他們的孩子並沒有朝著他們所希望的那個方向發展,反而越走越偏,漸漸變得不聽話,愛打人,愛說髒話。
先不說孩子的這些行為是不是真正的「熊孩子」,就算孩子真正打人,罵人了,做家長的是先會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還是會抓住孩子,不分青紅早白的先打一頓再說?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是後者。那麼,孩子的這些行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受誰的影響呢?
誰都知道,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幾乎都是一張白紙,如何給這張白紙上塗抹上漂亮的色彩,這支筆握在家長的手中。
古話經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三歲以前的所有時間幾乎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那麼,家長的日常行為的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性格以及未來的發展。
如果薇薇遇到的那位奶奶可以每次溫柔地給孩子解釋,或者放任孩子的天性,發展孩子的性格,那麼我想,這位小男孩在很大的程度上將不會出現脾氣暴躁、不聽話的狀態了。
家裡有老人的很多都會強調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在肚子里時什麼樣生下來就是什麼樣,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忽略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後天培養,這是很可怕的,同時也是很可悲的。
「熊孩子」是怎樣的煉成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拒絕做「熊家長」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小時候的孩子又聽話又可愛,一舉一動之間盡顯萌態,讓人心都要被可愛化了。
可是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原本孩子身上的那種可愛變成了調皮搗蛋,有時候氣得家長話都說不出來,感嘆自己「生了個什麼玩意兒」,恨不得隨時將孩子按在地上打一頓。這種典型的「小時候把心萌化,長大後把肺氣炸」的現象在剛長大的孩子身上屢見不鮮。
從「小可愛」到「大魔王」,熊孩子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我想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就得是這樣的人!
前幾天見著好朋友薇薇,她給我說了這麼一件事。恰逢周末。天氣雖然已入秋,但還是依舊有些燥熱,薇薇帶著孩子在樓下大廳里玩,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在這裡玩,一來大家一起聊聊天,二來這個地方也寬敞涼快。
此時薇薇看到一個一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學步期,喜歡到處扶著東西走來走去,他的奶奶就在邊上看著孩子,看到孩子將要摔倒就不時地扶一下。
走著走著孩子就走到了門口,這時候,孩子想往出走,他的奶奶就不讓,於是他就拽著奶奶使勁的想往外面走,嘴裡還發出咿呀咿呀的抗議聲,似乎是在對他奶奶的行為做出反抗。這個時候,小男孩奶奶的火一下就冒出來了:不讓你出去你非不聽,外面又有風還有灰,你咋就這麼不聽話。
看到薇薇在旁邊,於是就和薇薇解釋道:唉,我家小孩啥都好,就是不聽話,這脾氣也不知道跟誰學的,暴躁得很,不像你家孩子,乖巧又懂事。薇薇微笑了一下並沒有接話。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薇薇在帶自己孩子的同時,也稍稍關注了一下那位奶奶的帶孩子方式。最後發現,在帶孩子的時候,只要是孩子提出的正常的合理的要求,只要是這位奶奶不願意,都會對小男孩的行為給予制止,並且語氣也不好,有時候甚至小男孩不聽話還大聲地呵斥。
在這近一個小時的觀察時間裡,薇薇得出一個結論:也許這個小男孩並不是脾氣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帶他的奶奶脾氣不好。
這位奶奶還總在孩子面前重複地說起孩子的缺點,例如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無理取鬧等等,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並不斷加劇孩子的這些行為。
當然這些話薇薇並沒有對這位奶奶說過,一來這畢竟是人家家裡的事,沒有必要,二來說了人家也不一定認同,最後反倒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經常見面也會顯得尷尬。
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聰明伶俐。恨不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美德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體現。可是,事實往往是大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各種焦慮各種抱怨,他們的孩子並沒有朝著他們所希望的那個方向發展,反而越走越偏,漸漸變得不聽話,愛打人,愛說髒話。
先不說孩子的這些行為是不是真正的「熊孩子」,就算孩子真正打人,罵人了,做家長的是先會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還是會抓住孩子,不分青紅早白的先打一頓再說?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是後者。那麼,孩子的這些行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受誰的影響呢?
誰都知道,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幾乎都是一張白紙,如何給這張白紙上塗抹上漂亮的色彩,這支筆握在家長的手中。
古話經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三歲以前的所有時間幾乎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那麼,家長的日常行為的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性格以及未來的發展。
如果薇薇遇到的那位奶奶可以每次溫柔地給孩子解釋,或者放任孩子的天性,發展孩子的性格,那麼我想,這位小男孩在很大的程度上將不會出現脾氣暴躁、不聽話的狀態了。
家裡有老人的很多都會強調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在肚子里時什麼樣生下來就是什麼樣,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忽略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後天培養,這是很可怕的,同時也是很可悲的。